履行温室气体、消耗臭氧层物质、生物多样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汞、危险废物和化学品等领域的国际环境公约,参与全球微塑料、海洋低氧、西北太平洋放射性污染、极地冰川大洋等新兴环境问题治理,是彰显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基础,需要加快形成相关领域监测支撑能力,补齐短板、跟踪发展并超前布局。
这也提出了环境工作的重点和治理方向。6月10日,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在京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共同发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以下简称《公报》),这也标志着为期三年的全国第二次环境污染源调查工作告一段落。
《公报》显示,2017年年底,全国各类污染源数量是358.32万个(不含移动源),其中工业源247.74万个,生活源63.95万个,畜禽规模养殖场37.88万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8.4万个。普查结果揭示了我国当前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特别是未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流域、重点行业、重点污染物的最新最全面情况。调查研究就是要发现问题并为解决问题提供线索,如果全国污染源普查只停留在对环境认识的狭隘经验上,那么全国污染源普查就失去了应有意义2019年,海南省大力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年实现地质灾害人员零伤害。下一步,海南省将全力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的限期整改。
这是记者从近日在东方市召开的全省202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培训暨矿山治理绿色发展现场推进会上了解到的。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争取增加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绿色矿山,同时对未能按要求建成绿色矿山的,加快整改,并对不符合相关条件的,加快退出,转入修复治理。2019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成果进一步巩固。
其中,年降水量最多和次多的分别是广东阳江 (3055.2毫米)和广西东兴(2984.7毫米),最少和次少的分别是新疆吐鲁番(1.9毫米)和新疆托克逊(3.3毫米)。在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占全部城市数的46.6%。全国优良天数比例总体上升,2019年达82%。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环境空气质量相对较好及较差的20个城市名单出炉。
其中,东北地区中部和北部、西北地区中东部、内蒙古西部、新疆西南部、西藏西部、四川北部、浙江东部等地偏多20%~50%,黑龙江东北部、甘肃西部、内蒙古西部、青海北部等地偏多5成至1倍;黄淮中西部、江淮大部、江汉大部、云南中南部、新疆东部等地偏少20%~50%;全国其他大部地区降水量接近常年。337个城市累计发生严重污染452天,比2018年减少183天。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柏仇勇表示,2019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PM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十三五以来累计下降21.7%。与常年相比,北方大部降水偏多,南方接近常年或偏少。全年各月气温均偏高,其中4月偏高1.8C,为历史同期次高。环境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20个城市(从第168名到第149名)依次是安阳、邢台、石家庄、邯郸、临汾、唐山、太原、淄博、焦作、晋城、保定、济南、聊城、新乡、鹤壁、临沂、洛阳、枣庄、咸阳和郑州
PM2.5平均浓度为61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17微克/立方米,下降21.8%。河南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监测处处长赵杰介绍,剔除沙尘影响,今年前5个月,全省17个省辖市及济源示范区环境空气PM10平均浓度为91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4.2%。组织对2019年全省非电行业提标改造、工业锅炉综合整治等6大类3.1万个治理项目进行回头看,全面巩固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成效。优良天数比例为64.8%,同比上升13.3个百分点。
发布实施河南省《水泥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7项地方标准,对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污染排放进行深度治理。移动源污染监管处处长江振山介绍,移动源主要是指以内燃机为动力的道路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源等,2018年河南移动源氮氧化物排放量约45万吨,仅次于山东、河北,居全国第三,占全省氮氧化物社会总排放量的70%以上。
本次发布会上还通报了5月份环境空气质量和各地排名情况,平顶山、驻马店、洛阳、周口、三门峡等省辖市排名前五,新乡卫辉市、安阳林州市、商丘宁陵县、鹤壁鹤山区、驻马店汝南县等县区排名后五。为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今年以来,河南省研究制定《河南省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部署了10个方面59项重点工作。
记者从河南省生态环境厅获悉,今年前5个月,河南省PM10、PM2.5平均浓度和空气优良天数比例等空气质量指标明显改善。除了工业污染治理,空气质量的改善也得益于河南省持续加大移动源污染治理。为此,河南持续优化交通运输结构,逐步完善柴油车综合管控体系,多措并举推进移动源污染治理发布实施河南省《水泥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7项地方标准,对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污染排放进行深度治理。本次发布会上还通报了5月份环境空气质量和各地排名情况,平顶山、驻马店、洛阳、周口、三门峡等省辖市排名前五,新乡卫辉市、安阳林州市、商丘宁陵县、鹤壁鹤山区、驻马店汝南县等县区排名后五。PM2.5平均浓度为61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17微克/立方米,下降21.8%。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监测处处长赵杰介绍,剔除沙尘影响,今年前5个月,全省17个省辖市及济源示范区环境空气PM10平均浓度为91微克/立方米,同比降低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4.2%。组织对2019年全省非电行业提标改造、工业锅炉综合整治等6大类3.1万个治理项目进行回头看,全面巩固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成效。
移动源污染监管处处长江振山介绍,移动源主要是指以内燃机为动力的道路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源等,2018年河南移动源氮氧化物排放量约45万吨,仅次于山东、河北,居全国第三,占全省氮氧化物社会总排放量的70%以上。为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今年以来,河南省研究制定《河南省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部署了10个方面59项重点工作。
为此,河南持续优化交通运输结构,逐步完善柴油车综合管控体系,多措并举推进移动源污染治理。记者从河南省生态环境厅获悉,今年前5个月,河南省PM10、PM2.5平均浓度和空气优良天数比例等空气质量指标明显改善。
优良天数比例为64.8%,同比上升13.3个百分点。除了工业污染治理,空气质量的改善也得益于河南省持续加大移动源污染治理在土壤环境质量方面,2019年,汕头市各项工作也稳步进行――推进潮阳区贵屿镇耕地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垃圾处理方面,练江流域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已达3250吨/日,基本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2019年,该市出动执法人员30158人(次),检查企业9709家(次),立案322宗,实施行政处罚338宗,查封扣押案件37宗,移送行政拘留案件70宗,移送环境污染犯罪案件15宗,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案件43宗。开展机动车维修行业和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危险废物监督管理专项整治。
相关数据显示,市、区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共检查练江流域各类排污单位1200余家(次),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72宗,其中移送公安机关刑事侦查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9宗、移送公安机关实施行政拘留案件28宗、实施环保行政处罚案件36宗。练江水质持续变好,回到练江划龙舟不再只是愿景。
清查散乱污企业583家,己关停取缔261家,落实升级改造203家。深化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已安装在线监控系统现场端的企业共382家。
近年来,随着综合整治工作持续推进,练江水质持续变好。强化环境信访调处,列入省环保领域重点化解的14宗信访事项,矛盾化解率100%。2019年,汕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省排名第2。制定《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奋战40天利剑斩污执法行动计划》,开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利剑斩污集中统一执法行动,用好、用足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移送行政拘留、移送刑事立案侦查等组合拳,做到有案必查,查案必严,惩罚必重,整改必到位。
据介绍,过去一年来,汕头市对当地150家加油站、储油库进行全覆盖、地毯式的专项检查。这些数据背后,离不开汕头市在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上的强力推进。
完成汕头市机动车遥感监测系统平台和2个监测点位的建设。同时,持续推进五清专项整治、生活垃圾专项整治、畜禽污染专项整治、环境违法行为专项打击、散乱污专项整治等五大行动,严控污染源,干支流水质得到改善。
对主要道路和工业集聚区实施VOCs走航监测。完成69家涉危险废物企业的年度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